
所有的动画都是实验性的,不是吗?是啊,不过一些动画项目的实验性更加出色,而在今年第40届渥太华国际动画节(OIAF)上则出现了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和抽象电影,他们已然跃出银幕,驻扎在我们的心间。
今年最佳实验抽象动画奖的获奖动画是2015年的《基准点》(Datum Point),它的作者是在日本出生,目前常驻蒙特利尔的电影制作人 折笠良( Ryo Orikasa)。评委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我)非常喜爱这种质感。声音和媒介的精致细腻触人心弦,诗意之美与文字结合,这种感觉和声效十分神秘。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它,但我十分触动。”
利用粘土动画的形式,近七分钟长的《基准点》对OIAF的观众来说是一个大热点,阵阵欢呼叫好在开幕夜晚的放映之后不绝于耳,直到颁奖前都成了参加者之间的热谈。这个动画项目是受到了日本现代诗人石原吉郎(Yoshiro Ishihara)启发,而这位诗人现在则作为“寂静诗人”被人铭记。他曾经评论道:“一首诗就是一次抗拒写作的冲动”。
——延伸阅读:2016 OIAF: 我们看过、爱过的那些叙事短片
接下来,我们将更进一步看看其他在本次活动中展映的实验性和抽象动画。
《抽象迭代 II( Abstract Iterations II )》(2015年)
萨布丽娜·施密特(Sabrina Schmid )(英国)
这部实验性作品片长约四分多,直接在35毫米胶片上进行拼贴、雕刻,并使用墨水,并运用电脑图像技术进一步处理这些胶片影像。常驻巴黎的录音师和音效师Des Coulam负责背景音轨,将随机声音、谈话片段和活力四射的街头音乐加入混音,将之命名为“穆浮塔街的爵士三部曲”。一个广场的标志性影像被变形和转化成了一个色彩和质感的抽象环境,充满动感,动画外框在屏幕上依次重复。更何况我爱“迭代”这个词到每听到一次就要来一杯的地步,于是我很快就被这部作品的魅力所折服。
《解闷护理 2015( Begone Dull Care 2015 )》(2015年)
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 )(加拿大)
《解闷护理2015》将1949年NFB动画短篇电影改编,通过舞动有时间限制的抽象画和像素艺术,加入了代表80年代芯片音乐风格的视觉表现。运用与原作相似的音乐架构和速度,这部2D动画短片杂糅了Flash动画、摄像和丙烯绘画手法,使其更加数字化,并最终转变成一个单一的类似游戏般的特征体,完全吞没了最后一丝与原作的相似性。这是对原作十分风格化的一次改编。
《所言即所见(If You Say Something See Something )》(2015年)
吉娜·卡门茨基(Gina Kamentsky )(美国)
卡门茨基创造了一个动感的雕塑,它存在于一个有些混乱肮脏的真实世界和动画胶片上,在这个世界里,重力显得不那么重要,她使用直接动画手法,直接在胶片上作画,为的是像双头羊驼那样,得出互相推拉的物体和其镜像之间的最佳对称点。这部1分35秒的短片绘制于被重新发现的,由查尔斯·弗诺(Charles Founod)拍摄、厄戈·菲兹密茨(Ergo Phizmiz)表演的《木偶的葬礼进行曲》的电影胶片上。
页面
- 1
- 2